摘要:打造“指尖上的创业周”,举行“小型创业周”。创新县市互动机制,主会场分项活动首次探索由分会场承办,因地制宜引导各地举办产业特色活动。期间,“海外留学回国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”落户苏州。
2014年7月10日至12日,2014年(第六届)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持续以“汇聚全球智慧、打造创业天堂”为主题,设置了开幕式、创新创业环境特装展、创新创业系列论坛、创新创业项目路演等七项主体活动。本届创业周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96名高层次人才,携带2433个创新创业项目参会。截至活动结束,正式签约项目523个(其中合作创新项目85个、投资创业项目438个),同比增长19.4%,达成合作意向项目597个,还有979个项目正在洽谈对接之中。央视新闻联播、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皆对活动盛况进行了报道,活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提升。本届创业周主要呈现以下特色亮点:
一是产业导向突出。本届创业周紧贴产业需求,应邀参会的人才项目主要集中在重点新兴产业领域,其中相对集中的前五大产业项目分别是生物医药(占24.6%)、电子信息(占22.9%)、新材料(占11.4%)、装备制造(占8.8%)、新能源(占8.3%),同时增设海外金融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两个引智通道,进一步延伸平台对重点特色产业的服务功能。此外本届业周注重挖掘苏州各县市区板块产业特色,因地制宜开展金融、汽车零部件、光电、文化创意、信息软件等产业特色专场对接活动,实现了优势错位引才和专业集约引智,有力塑造了创业周的“苏州特色”。
二是规模引才增速。本届创业周按照公共资源和自主邀请同步推进原则,确保了人才和项目的规模和品质。尤其在公共资源人才项目延揽中,充分发挥以才引才、以赛引才以及组织引才的合力,发动苏州21家人才工作海外合作组织为该届创业周征集项目952个,充实了公共资源库,使处于高位运行的公共资源项目仍取得较大突破。截至报名结束,本届创业周网上报名平台共收到2133名人才的参会申请,提交项目1691个,其中公共资源项目973个,项目总数量同比增长了9%,公共资源项目增长了21%。
三是项目对接有力。本届创业周坚持做细做实项目“初步对接、现场洽谈、后续跟踪”三个环节工作,力争对接无缝隙、洽谈不留白。一方面做强前期对接。在严格实施项目“三级评审”、完善网上对接系统基础上,全新开发上线创业周手机APP,打造“指尖上的创业周”,拓展了项目网络对接平台。另一方面做实现场对接。开幕式当天在主会场组织特装展和项目路演,搭建人才、项目和资本、载体的“一对N”对接互动平台。在10个县市区分别设立创业周分会场,组织嘉宾系统考察市县两级的产业发展、载体平台、公共服务和创业环境,努力将一流人才项目资源配置落实到一线载体。
四是创新内涵丰富。本届创业周更加注重创业要素的融合、服务功能的拓展和品牌内涵的创新,着力为人才、企业、载体提供融资、融智、融商服务。开幕期间,新推集“苏州海归创业领袖峰会”、“创投论坛”于一体的“创新创业系列论坛”,从创业者、资本方的不同视角,探讨人才创业模式、企业经营攻略和项目投融资方式,搭建人才与大师的对话合作平台。首次联袂分会场举办海内外优秀创意人才“阳澄荟”,签约文化创意项目17个,达成合作意向项目5个,有力促进了“政府、学校、企业”三方联动发展。此外由中华海外联谊会授予的、旨在打造全国标志性的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平台“海外留学回国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”也在本届创业周期间正式落户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。
五是务实会风彰显。本届创业周活动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结合,严格对照中央、省、市相关规定要求,厉行节约节俭、务求实干实效,营造出了简约朴实、流畅大气的活动氛围。其一,牢抓项目核心,对部分礼仪程序、形象展示环节精简再精简,给项目对接洽谈留足时空。其二,严控活动成本,按财政部门的统一要求,对车辆服务、材料印刷、开幕式特装展实行公开招标,整体活动支出在预算框架内下浮15%。其三,严格办会要求,统一嘉宾补贴标准,明确分会场办会要求,限高特装展经费预算,确保两级会场同频共振、协调一致。